第二百五十二章 可有可无的说明

        

九十年代香港投资商在达成投资意向之后,落地执行的效率也是相当高的。

        

虽说这个年代地方还没有一站式综合政务大厅这个概念,各行政部门扯皮推诿、盘根错节之事极多,但市县党政机关高度重视下,这一次的项目申报、审批、资金汇转、公司注册等环节,各行政部门都给予高度的配合。

        

主要还是轻工制造领域的项目,落地也快。

        

萧良的精力有限,除了盯住南亭工业园几个项目的落地进展外,公司的工作还是占据他绝大多数的精力。

        

何雪晴、顾培军等人有能力承担绝大部分事务性的工作,但这段时间萧良还是没有办法歇一口气。

        

每天基本上都会工作到凌晨才休息,然后第二天又早早起床到沈园,召开管理层早餐会议,研究、讨论各项工作的安排;早餐会议过后,萧良还要盯住各个执行环节查漏补缺,浏览、签阅一堆协议文件。

        

主管级以上的管理培训,萧良也会参与,上一两节课,还要尽可能抽出多的时间,接待来访的经销合作商。

        

这段时间,不仅江浙鲁三省已经形成合作关系的一二级经销商,在签署新产品的合作协议之前,纷纷到云社实地参观拜访,徐立桓主持九省销售工作,更是一大巴一大巴的组织经销商到云社来参观访问,场面比CX还壮观。

        

在去年十一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广告竞标大会中,孔府宴酒以三千万的报价夺得九五年《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栏目之间一段广告,央视“标王”概念初入人心。

        

不过,就整体而言,对央视广告资源的争夺,还远没有往后几年那么疯狂。

        

像农村、科技等次要频道,广告播放还有所不足;只要付出足够,核心频道的黄金时段也是可以多插几秒广告的。

        

何雪晴拿着支票找上门去,最为经典的那句“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脑健灵”,也于五月中旬以最快的速度,登上可能是未来二十年内产品营销最为重要的舞台以及阵地。

        

如此仓促在央视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央级媒体投放广告,也确保徐立桓在中部省部攻城略地、快速组建经销商网络,有强劲的支撑。

        

同一时间,江、浙、鲁三省一些覆盖率较高的晨报、晚报,开始刊登以“凉凉一夏”为主题的冰红茶品牌广告预热传播。

        

虽然茶饮产品还没有下线,但除了必要的市场预热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从一些经销商反馈的信息看,萧良已经确定台企清愿食品会在六月中旬,正式推出一款茶饮料。

        

萧良需要提前在市场以及消费者心目中,提前锁定南亭湖才是“冰红茶”茶饮料品类的开创者的形象,也提前有计划的注册“冰红茶”“冰绿茶”等一系列商标矩阵。

        

照着既定的历史轨迹,清愿食品推出茶饮料后,会在接下来两三年内都逐渐发力;另外一家台企巨头鼎新食品会稍慢一些,但会以更为迅猛的势态横扫茶饮市场。

        

也许最初两三年,清愿与鼎新的风光还不及旭日冰茶。

        

不过,旭日冰茶过度依赖于“线上广告狂轰滥造、线下人海作战如潮”的粗暴营销模式,却没有能力建立真正高效可控的营销-经销商网络,注定昙花一现。

        

历史轨迹倘若不发生改变,清愿与鼎新才是未来十数二十年间茶饮料市场的王者级霸主。

        

当然,萧良也不知道他的进场,而且是抢先一步进场,会叫未来茶饮料市场的格局发生怎样的翻天覆地变化。

        

在他的翅膀扇动下,鸿臣都进入大陆市场进行草本凉茶品类的布局,还随时有加大投资规模的可能。

        

这些都是既定历史轨迹都未曾发生过的事情。

        

这一期间,为确保税收主要贡献给东洲,萧良正式注册成立南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将主营保健品业务的宿云生物、主营饮料业务的南亭湖饮料以及诸多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销售子公司,都统一置于南亭实业的旗下运营;同时还将宿云生物的注册地变更到南亭工业园。

        

除此之外,萧良也将产能资产进行明确的划分,除了一厂继续保留在宿云生物的架构下,将二厂、三厂的产能资产,调整到南亭湖饮料有限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后续将重点发展饮料产业的战略方向。

        

当然,集团控股结构是一回事,南亭实业内部依旧保持财务部、行政综合部、市场部、销售部、合规部、生产部以及保健品事业部、饮料事业部等主要架构不变。

        

随着南亭实业的茶饮料战略崭露狰狞头角,可以说得萧良一手扶持成长起来的卫雄印务,五月底第三车间也正式建成启用。

        

在与香港裕固技术签署合资协议之后,卫雄印务正式更名为卫雄包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第三车间的启用,筹备四个月之久的彩盒纸箱包装生产线也正式落地,每年为宿云生物及南亭湖饮料新增三千万只彩盒纸箱包装的供应能力。

        

不过,相对南亭实业新的产能增长,卫雄的产能扩张又严重落后了。

        

卫雄这次拿下原镇印刷厂以东五十亩工业用地,也快速启动新厂区的建设。

        

除了裕固公司注入的两千万港元资金外,东洲市工商银行也给两千万补充生产流动资金的授信额度。

        

卫雄新厂区的厂房、新的办公楼以及仓储、技术研发中心都将以最快的速度落地建设,确保年底之前,在彩盒纸箱、包装袋以及宣传印刷品等类,初步追赶上南亭实业的产能扩张规模。

        

裕固技术最终还决定额外拿出一千万港元,参与到赵瀚、郭秉厢两家的合资公司澄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里,介入PET聚酯塑料瓶坯的生产,最终将PET瓶坯厂的引资额锁定在六千万港元。

        

虽说香港这些年来轻工制造萎缩得厉害,但裕固技术作为香港包装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在包装印刷品上,甚至在包装印刷设备的制造上,都有一定积累。

        

内地改革开放已经逾十年时间了,虽说国民生产总值还低得可怜,但在轻工制造领域到底还是积累了一些基础。

        

目前全球轻工制造,都有加速往内地转移的趋势。

        

东洲在内地沿海地级市里,经济发展要算滞后的,但南亭实业在产业布局里所体现出来的产业集团、供应链意识,以及高屋建瓴推动供应链建设的决心,对裕固技术的触动很大。

        

裕固技术这样具备较高视野的企业,很清楚共同参与高水平供应链的建设,对更为广阔的内地市场会产生怎样的示范作用。

        

除了追加对澄瑞塑料制造的投资外,裕固技术还决定在市开发区跟市轻机一厂合资建设一座包装机械设备工厂。

        

港资这一阶段进入内地,以合资为主,少有独资企业,主要也是这些年来弹丸之地,不仅严重缺乏重化工业及高科技产业的基因,连轻工制造产业也转移差不多了,生产运营管理人才流失得厉害,人人都在往“钱景”更明朗的证券金融投资、地产以及转口贸易等领域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