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炮轰清化城

        

南线战场打的火热,北方却依然平静。

        

安南国版图呈南北狭长分布,与大明接壤处为崇山峻岭。

        

紧接着,便是一处开阔的平原,可以直达升龙城。

        

也就是说,只要明军越过山脉,升龙城再无险可守。

        

因此,安南国将都城迁至清化。

        

清化城所处之地乃安南的鱼米之乡,此地的稻米,可以一年两熟,粮产极高。

        

不过,隔壁的占城稻可以一年三熟,简直是天然的粮仓!

        

千百年来,安南国一直觊觎占城的领土,欲将其据为己有。

        

自从明军突然进攻,安南国内得到了警讯,若说完全不担心,那是骗人的,好在北方,有连绵大山作为屏障,只要守住各处隘口,便可与明军消耗下去。

        

永乐年间,大明征安南,只战前的准备就长达一年之久,数十万大军分成两路,齐头并进,这才一举攻破升龙。

        

因而安南虽是紧张的备战,抽调各路军马北上,却并不急迫。

        

他们很自信,因为对付明军有祖传下来的经验,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乎,安南倾全国之力,征集无数的军马和钱粮,浩浩荡荡的大军连绵不绝,北上阻击明军。

        

明军也摆开了阵势,大战已是一触即发。

        

张辅打仗经验丰富,等摸清楚对方的底细,准备进攻的时候,却出现情况。

        

根据斥候来报,安南军突然分兵,前行一下子少了半数兵马。

        

接到情报之后,张辅的第一反应是安南人分兵绕后,准备给自己包了饺子,于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接连数日,安南人依然没有动静。

        

似乎是觉得对付这支明军,不需要这么多人马,而且,就连镇国之宝象兵都撤了……

        

张辅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直接下令进攻,两军开战之后,安南人开始败退。

        

明军乘胜追击,就这样,一路来到升龙城下。

        

在安南国将都城迁至清化之前,升龙作为都城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直至现在,依然是安南国最重要的主城之一,城坚墙固,城内储备充足,而明军是异地作战,粮草需要从云南、广西等地运过来,粮道虽然安全,却需要翻山越岭,极为不便。

        

张辅所带的兵是从云南征集而来,并没有装备新式火器,面对固若金汤的升龙城,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北线战场进入僵持阶段,清化城却传来不好的消息。

        

南线的主力被明军正面击溃,引以为傲的象阵,在人家眼中,什么都不是……

        

直到现在,安南王才意识到这支明军的可怕。

        

根据逃回来的将士所言,明军所携带的新式火炮,威力超越安南火炮百倍!

        

发射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爆炸,犹如天雷一般。

        

就连山丘,都被夷为平地!

        

皮糙肉厚的大象在这样的火炮面前,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还没冲到近前,就已经溃不成军,就算没有被当场炸死,受到惊吓,发起狂来,踩死踩伤自己人无数。….安南王本以为这将是一场消耗战,可是,仅仅一个照面,人家就击溃了自己的主力部队。

        

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收缩防守。

        

除了升龙城外,几乎所有安南的军队,全都调集到清化城。

        

两座城池遥相呼应,准备严防死守。

        

在一个月之前,安南军围困占城,准备一举拿下。

        

他们绝对想不到,仅仅过了一个月,局势便反过来。

        

夜已深了,此时的清化城显得极为平静,可在这平静之下,却又暗波涌动。

        

为了防范明军随时来袭,在巍峨的城墙上,到处都是来回巡视的兵马,他们手持着武器,不敢懈怠,来回巡视。

        

王宫内,更是灯火通明,安南王黎思诚召集文臣武将,连夜讨论着关于应对明军的计划。

        

对于安南君臣们而言,此事最离奇的是,明军南征,为何如此仓促,甚至来檄文都没有。

        

所谓的檄文,就是公开的宣战书。

        

因为在儒家思想里,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特别是打仗,更加需要师出有名!

        

哪怕当初燕王起兵,都不能说自己是造反,要打着靖难的旗号当幌子。

        

总而言之,在发动战争之前,都要发一份檄文,然后写几条冠冕堂皇的理由。

        

可是,这一次什么都没有。

        

没有任何准备,连征集粮草的时间都没有,说打直接就打,太不合常理了。

        

这背后,显然有太多的蹊跷。

        

而前线的战败,令原本还踌躇满志,自称为安南皇帝的黎思诚忧心忡忡。

        

他万万料不到,明军突然从海上出现!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只有两千人马。

        

猛然间,他想到有一位对中原文化造诣颇深的老师傅,曾给自己讲过一本叫三国演义的书,其中写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他胡思乱想之际,诸位文臣武将们还在面红耳赤地争吵着。

        

有人认为明军不足为惧,想当年,明军大举入侵安南,最终,不也吃了苦头,最后只得乖乖撤军。

        

如今这支明军虽然强悍,但是补给问题无法解决。

        

他们已经得知,占城断了南线明军的粮草,只要坚持到底,明军必败。

        

相反的,也有人认为,与明军开战并不明智,不如就服个软,主动除去皇帝名号,同时向大明表示顺从。

        

当然,服软派毕竟是少数。

        

在安南国内,早就诞生了自大的潮流,王族自称为皇帝,并且自认为,安南才是华夏正朔,他们将大明视为北朝,虽然对外而言,仍向大明称臣,可安南王黎思诚的一切用具规格,甚至是给自己先祖们的庙号,都是效仿大明皇帝的标准。

        

此时,有一位翰林气势汹汹,严词厉色道:“陛下不必担心区区北朝军马,北朝历来征伐我南朝,无一成功,他们不过是虚张声势,而我南朝虎贲之士,十数万之众,同心协力,何患区区北朝蛮夷,今陛下只需固守,再伺机反击,他日陷落北朝,与北朝划江而治,囊括北朝江南之地,则祖宗大业成矣。”….安南受汉化极深,不但皇帝宫殿,几乎复刻了中原的建筑,便是一应的官职、官服、以及贵族所用的语言,都是以汉人为主。

        

他们也有翰林院,而且连科举制,甚至是儒学,亦是一般无二。

        

甚至他们还会吟诗作对,虽然是打油诗的水平,可贵族之间,却也以此为乐。

        

这位翰林讲话的时候,便用了汉语。

        

这样做,不仅仅是卖弄自己的文采,更是因为,这番话只有用汉语讲出来,才会气势如虹,使人心潮澎湃。

        

用安南话……似乎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受到此人的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主战,服软派最终败下阵来。

        

黎思诚点头道:“诸位卿家众志成城,我安南何惧?传令下去,紧闭城门,全力防守!”

        

一座升龙城,一座清化城。

        

安南国两座最重要,也是最坚固的城池,分别面对南北两线的明军,准备好了漫长的防守战。

        

那翰林得到皇帝的肯定,变得更加慷慨激昂起来,开始大肆鼓吹。

        

这场战争或许会持续一个月,三个月,半年……

        

总之,结局必然是明军败退!

        

“陛下,陛下……”

        

却在此时,一位小宦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启奏陛下,敌袭,敌袭!”

        

黎思诚听罢,顿时呆住。

        

那翰林慷慨激昂地宣讲,也戛然而止。

        

这满殿的君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懵了。

        

兵部尚书郑傅上前,问道:“敌军到哪了?”

        

“到,到……已经到城下了!”

        

郑傅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明军也太快了吧!

        

根据斥候回报,三日之前,南线明军的主力在一百五十里开外。

        

这可是打仗,你当送外卖呢,扔下就跑。

        

现在是我们防守,而你作为进攻方,至少要准备一下吧!

        

筹集粮草,商议战术……这些都不需要时间的吗?

        

还是说,遇到了愣头青,只会一味地进攻,完全没有章法?

        

一百五十里路,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

        

说明这支明军完全没有任何准备,跟着安南守军,前后脚就到了。

        

黎思诚脸色煞白,沉默了老半天。

        

从开战以来,这样的意外就时有发生,从前明军对安南作战,总还遵循着套路,可这一次,根本摸不清套路。

        

这时候,那个正在演讲的翰林突然说道:“陛下莫慌,定是小股明军的骚扰,何况,陛下已收本朝精兵,固守皇都,这里城墙高大,又有数万精兵据守,即便是明军主力来袭,也无妨碍,陛下何惧之有?”

        

听他这么一嚷嚷,所有人都放下了心。

        

对啊,怕什么,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这里,区区明军,来了又能如何?

        

黎思诚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重新打起精神。

        

这时候,太子黎镔说道:“父皇何不亲自上城门巡视,以定军心?”….黎思诚眉头一皱,下意识地想要拒绝,突然一想,对啊,我站在城楼上,有什么好怕的?

        

明军火炮再厉害,还能把我城墙砸倒了不成!

        

“朕正有此意,诸卿随朕一起去前线,探望守城的将士们!”

        

当下,君臣一行走出宫殿,登上城墙。

        

黎思诚站在高处,冲着将士们挥了挥手,说道:“诸位辛苦了!”

        

安南守军看到皇帝亲临,一个个顿时激动起来。

        

看到大家情绪高昂,黎思诚也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放眼望去,明军阵中燃着火把,影影绰绰,似乎在忙碌着什么。

        

从规模上看,至多也就是两千人,倒与情报相符。

        

却不知区区两千人,是如何打败安南三万主力的?

        

…………

        

清化城下,明军正在紧张地准备着。

        

陈瀛亲自上阵指挥,三个炮营紧张地寻找位置,挖坑垫石头,架设飞虎炮。

        

这是由于沙土松软,在飞虎炮射击的时候,如果将炮身打进沙土中,会抵消一部分能量,所以要在底座下面垫上石头。

        

转眼间,三十门重炮,八十门轻炮,全部架设完毕,正在调试方位,装填火药。

        

在离京之前,神机营早已经过了大量的训练,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实战,对于飞虎炮的运用,早已是炉火纯青,甚至到了闭着眼就能操作的程度。

        

全部准备完毕,陈瀛来到朱祁钰身前。

        

“启禀殿下,神机营准备完毕!”

        

朱祁钰看着高耸的城墙,眯起眼睛,说道:“开始吧!”

        

陈瀛眼中掠过一丝兴奋,行礼道:“是!”

        

静谧的夜空之下,突然响起一阵尖锐的竹哨声。

        

紧接着,一个个火折子亮燃引线,嗤嗤地冒起白烟。

        

砰!

        

一声闷响,大地震撼。

        

朱祁钰站在阵地后方,都觉得这震动,让自己五脏六腑都晃动起来。

        

第一门重炮咆哮着,将膛中炮弹送出去,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半弧,落在对面的城墙上。

        

轰隆!

        

随后,连续的轰鸣传来。

        

城墙一角被轰的粉碎,砖石碎渣起飞。

        

砰!

        

砰!

        

砰!

        

其余火炮相继吐出火舌,这一刹那,似火树银花,漆黑的夜空绚烂无比!

        

城墙上,黎思诚已经呆住了。

        

他一直听说明军的火炮厉害,可是,当他亲眼见证万炮齐鸣的时候,仍大受震撼。

        

特别是第一声炮响,将城墙轰塌一角。

        

在他的认知中,炮弹就是铁疙瘩,再大的炮弹,砸在城墙上,说破大天也就是砸个凹坑。

        

可是,人家的炮弹会爆炸!

        

而且威力巨大,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修建的城墙,在人家火炮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几乎起不到任何防御作用。

        

这还怎么打……

        

轰!

        

一枚炮弹落在附近,顿时碎石齐飞。

        

太子黎镔反应快,将老爹扑倒在地。

        

“父皇上,快撤!”

        

黎镔不顾满身满脸的灰尘,拉起黎思诚就跑。

        

到了这个时候,黎思诚人已经傻了。

        

这还是人间的武器吗?

        

神仙来了,也挡不住啊!

        

轰隆!

        

轰隆!

        

不断有炮弹砸向城墙,紧接着,城墙上传来大量的哀嚎声。

        

黎思诚忍不住回头去看,发现……整面城墙竟轰然倒塌!

        

看到此情此景,他再也迈不开步,双膝一软,瘫倒在地。

        

完了,清化城没了!

        

安南……也没了……

        

.

        

南山有龙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